自閉症小朋友一般的解讀能力偏弱、難以洞察別人的情緒、行為重複、固執不變等。當他們走入群體生活往往不易融入,甚或容易遇上欺凌。現年7歲、就讀小一的黃親睿2歲多時確診自閉症,幸得到社會企業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蘇詠芝團隊訓練,以社交機械人扮演預設的生活情境去教小朋友人際相處,讓她的社交和溝通技巧大有進步。
自閉症小朋友的特殊需要
自閉症小朋友的特殊需要和社會融入困難是家長所關注的問題。黃親睿的媽媽回憶,當她帶女兒去面試N班時,學校發現她有特殊需要,報告顯示她有自閉傾向、語言及發展遲緩。當時教育心理學家都建議女兒入讀特殊學校。作為單親媽媽,獨自照顧女兒生活不易,2年間她在公私營機構尋求幫助,希望追趕女兒的黃金成長期。
小時候的親睿與其他小朋友可以在同一空間平和相處,但不與他人互動。 媽媽:「其他人一起玩煮飯仔,而她獨自玩車仔,我當時只是以為她的個人喜愛。」女兒1歲時有語言能力,會和人發出「媽媽、爺爺、嫲嫲」等聲音,但說話未必是有意識並經過了解而表達。當妹妹出世後,相比之下姐姐特殊學習需要情況更為明顯,性格固執,每次要走相同路線。
蘇教授團隊的機械人訓練
在女兒4歲時,媽媽找到中大團隊的社交機械人為女兒訓練,同時以津貼的價錢使用服務。媽媽發現,女兒在玩耍時經常喜歡獨處,與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不多。社交機械人可以扮演預設的生活情境,讓小朋友學習人際相處、溝通技巧、注意力、口頭模仿、敍述技巧和對話能力。通過觀察和學習,她的社交和溝通技巧得到了顯著提升。
機械人的發展不斷創新,未來更有可能結合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甚至配合人工智能,令小朋友可以身臨其境地接觸更多真實生活情境。此外,蘇教授也期望未來機械人的訓練可以普及化,不僅僅是社會企業可以提供的服務,更能夠成為每位自閉症孩子的學習工具。
最後,我們應該在社會上鼓勵更多的了解和支持,讓自閉症小朋友和其家庭不再感到孤單和無助。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裡,我們應該接納每個人的不同,尊重他們的選擇和生活方式,並且致力於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支援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