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SEN學童(Special ducational Needs)的支援逐漸受到社會關注,其中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言語障礙是一個常見的發展困難,其包括了語言、語音、流暢、和聲音問題。本篇文章將詳細介紹這些言語障礙,幫助家長認識兒童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提供相關支援和治療建議。
語言問題
幼兒對指令要求的理解能力不足,聆聽較長或結構較複雜的句子時,只能理解當中的部分意思,因而出現誤會或答非所問。他們亦只能理解即時發生或經常發生的事件,難以掌握因果關係概念。通常有言語表達困難的幼兒,傾向運用短而簡單或不完整的句子、語序混亂,或因不恰當應用詞彙而詞不達意,令旁人難以理解。同時,他們或因語言運用或社交技巧出現困難,而無法維持話題,影響日常溝通和社交發展。
語音問題
大部分有語音問題的幼兒,達四歲時說話仍含糊不清。他們很多字詞的發音不準確,讓陌生人聽不明白其說話,例如發音送氣刪減(如「好痛」說成「好凍」)、塞音化(如「花花」說成「爸爸」、「飲水」說成「飲隊」)、尾音刪減(如「三」說成「沙」)、位置錯誤(如「豆」說成「狗」、「哥哥」說成「多多」)等。、說話時會突然停頓、說話節奏太快或過慢。部分幼兒亦會有張開嘴巴卻遲遲說不出話來、用力說話、不斷眨眼、點頭等特徵。
聲音問題
若幼兒過度使用或錯誤運用聲帶,都有機會引致聲音沙啞,甚至失聲。當幼兒放聲大哭、情緒繃緊、過於興奮或憤怒,都有機會令聲帶磨損,甚或長出「瘜肉」,以致聲音沙啞。除此之外,若幼兒發聲方法不當,在說話時亦可能出現不夠氣、音調或音量不適當、說話斷調或斷音,以及喉部容易疲倦或疼痛。
專業支援與治療
若家長發現孩子在語言或社交溝通方面出現困難,可帶子女到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轄下的學前兒童康復服務接受兒童發展評估,言語治療師會為兒童提供評估、診斷、治療等跟進服務,以盡早加強其語言及社交溝通能力。通常治療包括言語療法、音樂療法和藝術療法等,以提升兒童的學習動機及訓練技巧,同時加強家長對兒童的支援,使兒童能夠融入學校和社會環境。